欢迎来到启邦国际美术教育!

0755-8633 0999

“造假大师”张大千

  • 发布时间:2019-04-02

  • 浏览:82

张大千于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,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泼墨画家,书法家,被称为中国画坛五百年来的第一人。20 世纪50年代,张大千游历世界,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,被西方艺坛赞为“东方之笔”。1983年4月2日 ,国画大师张大千在台北病逝。

张大千.jpg 


张大千原名正权,号大千,别号大千居士、下里港人,斋名大风堂,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当过土匪、做过和尚,一生红颜知己无数,一生有一妻三妾,在朝鲜、日本还有女友,逢场作戏的艳遇也是不少,因此,他也获得“数画人才华风流,古有唐寅,今有大千”的雅号。

 

历来无论是艺术家,还是收藏家,对造假往往是深恶痛绝的,在名誉上和利益上都是受害匪浅的。那么这位“造假大师”是如何获得世人的认可的?

 

和许多画家一样,张大千同样经历了临摹之路,特别是他临仿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,几近乱真,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。他从清代石涛起笔,到八大山人,到徐渭,今儿到明清诸大家,再到宋元,最后上溯到隋唐,把历代代表性画家一一挑出,由近及远潜心研究。又向石窟艺术和民间艺术学习,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,临摹了历代壁画,成就辉煌。


 张大千绘敦煌飞天.jpg

▲张大千绘敦煌飞天

人们对于张大千的“造假行为”,大多数都持赞赏的态度,其一是张大千本身就是一位造诣极高的大画家,水平丝毫不在石涛、八大山人之下,他模仿出来的假画,其收藏价值甚至比原作还要高;其二是张大千并不是一昧的抄袭,他吸收古人之手法,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。

虽然张大千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,但在齐白石这,他却碰了钉子。有一次,张大千登门拜访齐白石,却吃了闭门羹,收到了一句“我向来不喜欢这种造假画的人。”于是,中国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两位大师就这样未能一见。

 

张大千广泛吸收古人的技巧与手法,他师古人,师近人、师万物、师造化,达到“师心创造”的境界。他师古而不拟古,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,他还创新了泼彩、泼墨艺术,同时还改进了国画宣纸的质地。

 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张大千在学习的同时,也深知实践的重要性。一个人见识广博,要从实际观察而来,不能只靠书本,两者需相辅相成才行。名山大川,了然于胸,胸中有了丘壑,下笔自然有了根据,要多经历才有收获。他生平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,无论是辽阔的中原、秀丽的江南,还是荒莽的塞外、迷茫的关外,无不留下他的足迹。


 黄山文笔峰.jpg

▲张大千八十三岁高龄时忆游黄山之作

 

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,并游遍欧洲北美、南美、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。所到之处,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,积累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,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
 

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,无论是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都无所不通。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,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。后旅居海外,画风工写结合,重彩、水墨融为一体,尤其是泼墨与泼彩,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。


阿里山浮云.jpg 

▲阿里山浮云

张大千先生已经逝世36年,我们仍然记得“先生归去后,谁坐此船来”的担忧,也记着“多看名山巨川、世事万物,以明白物理,体会物情,了解物态。”的道理。

 

与现在一些人不惜一切手段造假以图获取高额利益不同的是,张大千的“造假”,是被先辈们的艺术美感所折服,怀着对他们的极度喜爱,而寄希望于通过仿制、临摹这些作品来检验自己的实力,其背后更是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血,也正是他们高超技法的临摹与仿制,才让我们还知道先人曾做过怎样的作品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他的“造假”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传承


张大千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之外,家庭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,他长在书香门第,从小在艺术的氛围中长大,五岁从姐琼枝识字,六岁从哥文修习字,八岁随姐从母习画。兴趣就是从小在耳濡目染中形成的,很多人家中没有这个氛围,而启邦一直致力于提升全民艺术素养而奋斗,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孩子如何学习美术同时,也教授为人处事的道理!